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

时间:2024-03-03 04:26:34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1

“学困生“一般指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1、大家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并要求他们定期向教师问答。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2、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步入学生中间。现在,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比较多,每个班的学生多超过50人,再加上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假如,课堂教师一直守着讲台,怎么知道他们想了没有,做了没有,懂了没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堂。例如,我们班里有几位学生不管是做练习,还是讨论,还是自学,都会自顾自的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时,就尽量的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提醒,有时还找机会表扬表扬他们、激励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

3、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学困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运用集体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更是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你留他们做也很难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老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我班里的学习小组,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指责,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受到同学的指责心里就会感到难受,强迫自己完成任务,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另外,接下来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作业的良好氛围。

4、注重个别差异,异化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我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就高一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就低一些——只要完成就可以;对字写的漂亮的学生就另外要求他把字写清楚……,对不同的学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扬激励,学困生在以往很少得到表扬,如今能与其他学生一样经常的到老师的.称赞,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也比以前喜欢多了,数学作业的习惯自然而然好多了

5、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对学困生良好数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靠集体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通过与个别的交谈中进行引导,他们才会乐于接受你的引导。例如,平时批作业,我一般情况采用面批,一发现学困生有比较好或有进步的时候,就会特别给以指出表扬;当他们有不好的时候,就及时给以辅导,改正后,再给打上100。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会,这样慢慢的他们就会对数学喜欢上了。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2

《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够带给读者很大的震撼力,很适合作为德育的范本。因此这节课我很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感悟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有层次的导学中,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性。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得既准确又精练。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体会“将心比心”的深层含义。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3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颖、高兴。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称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毕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预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出色……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4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复习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

4、回归生活,巩固提高本课设计了2个练习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5

《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我让学生围绕作者将他看到的,想到的写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外形,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

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小虫的鸣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

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整节课,我设计了4处说话训练,因为平时我在课上就注意这一方面的练习,特殊是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如:《我爱三峡》、《繁星》、《桂林山水》等课文,我都让学生背诵积累,所以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就非常巧妙地运用到了积累的.句子。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这节课的遗憾:

1、感觉自己在教法上没有突破,教学手段不够有新意。

2、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6

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丰富性、形象性、灵动性、模糊性等特点呼唤语文教学的感性回归。感性教学是形象化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方式的直观、形象、生动,它是一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种可视、可听、可闻、可触、可尝、可感的教学。《西湖的绿》绿得多姿多彩,丰满厚重。设计注重读悟结合,读中显形、悟中晰形、说中赏形,限度地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让其清新而丰厚!

感性教学是情感体验的教学。感性意味着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能力。因此感性教学是发展情感体验能力的`教学。《西湖的绿》难道仅仅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教者心中只见其景,不见景后之人,那么其设计、教学只会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人心了。殊不知作家宗璞先后曾三次游西湖,却对西湖没有一个好印象,这是她第四次游西湖迥然不同的感受,领略了西湖的绿。文中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读者透过西湖的绿,感受到作者心中流淌着的对西湖的浓浓情怀;领略到西湖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所以设计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读中悟情、读中通情、读中升情,限度地将自我情感融入绿景之中,直至通达作者心灵。

感性教学是个性飞扬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的独特性,感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尊重个体生命,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西湖的绿》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在多元生成的课堂里让语言再生,精神奔涌,教师悉心呵护他们的生命发展。

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感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促使儿童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积淀。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师者不就是荡水、击石?让我们去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去奏响他们心中的诗的琴弦,让语文插上诗意的翅膀,载着年轻的心灵飞向想象的蓝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净吧!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7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楚,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爱好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智慧。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最后,总结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作者是“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再具体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8

在北师大的《谁爬得快》一课中,其实就是循环小数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内容很简单,可以不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在教学中,却遇到很多不同意外,还有练习未落实,我给自己总结一下自己,学会总结,或许使自己有所进步:

1、自己或许太罗嗦了,有时候话太多,导致学生厌烦,没兴趣。、

2、自己选择的例子,内容或许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学心态不好,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行,对于新教师出现疑惑和困难是难免的 4、自己对有些数学概念,整个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不了解。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清楚。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9

《燕子》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像,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浪漫无比的春天呀!可是要将这样的景色变成文字,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

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年级下册教学随笔(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